Quantcast
Channel: 桃花农-长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2

保身立命戒期及天地人忌

$
0
0

 福善祸淫的道理,说得十分详细了。至于夫妻之间的事,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不知道一年当中,有断然应该斋戒的日子。例如春分前三日,官府派人敲击大铃高声通告众人说:“雷将要发出巨大声响,有不戒除房事者,生下的儿女五官不完整,夫妻一定会有凶险灾难。”这是对的。何况人身的血气运行,原来与天地节气的运行相呼应,倘若违背节气运行规律而流失精气,那人的气血运行不能与天地气节的运行吻合,对自身精气伤害比平时超过百倍。至于神明降生的明鉴日期,而淫污冒犯,有在瞑瞑之中被遣责还不知觉者,所以,世间有循规谨慎的人,而明里受疾病折磨早早夭折的伤害,暗中又遭削夺俸禄减少阳寿的祸殃,往往都是淫污冒犯所至。与其追悔而无法挽回,何不如遵守斋戒以求自新。现恭录斋戒的日期,以及天地人的忌日,希望爱惜自身的人,都遵守它。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三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初九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九

廿三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天腊

玉帝校世人神气禄命

月朔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万神都会  斗降

五虚忌

六耗忌 雷斋日(每月同)

上会日

五殿阎罗天子诞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玉皇上帝诞

杨公忌

三元降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三元降

上元神会

月望(每月同)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三元降

长春真人诞

三尸神奏事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月晦日(每月同)

天地仓开日

斗降(每月同)

人神在阴(每月同)

(宜先一日即戒)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月晦 司命奏事(每月同)

四天王巡行(每月同)

(月小即戒廿九)

 

 

 

 

削禄(削减俸禄,即降低官职)夺纪(十二年为一纪,即减寿命十二岁)

夺纪

 

减寿

损寿

夺纪

 

夺纪

 

减寿

 

减寿

夺纪

夺纪

 

减寿

 

 

 

减寿

损寿子带疾

夺纪

得病

 

 

减寿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二

 

初三

 

初六

 

初八

 

 

 

十一

十四

十五

 

 

十七

十八

 

十九

廿一

廿三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一殿秦广王诞

万神都会

福德土地正神诞

斗降

文昌帝君诞

雷斋日

东岳帝君诞

释迦牟尼佛出家

宋帝王诞

张大帝诞

四天王巡行

杨公忌

四天王巡行

释迦牟尼佛涅槃

月望 太上老君诞

四天王巡行

东方杜将军诞

四殿五官王诞

至圣先师孔子讳辰

观音大士诞

普贤菩萨诞

四天王巡行

月晦日

斗降

人神在阴

四天王巡行

月晦 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夺纪

夺纪

得祸

 

削禄夺纪

减寿

 

夺纪

 

 

 

 

 

 

削禄夺纪

 

 

 

削禄夺纪

夺纪

 

 

减寿

夺纪

得病

 

减寿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三

 

初六

初八

 

初九

 

十二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八

 

 

二十

 

廿三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二殿楚江王诞

斗降

玄天上帝诞

雷斋日

六殿卞城王诞

四天王巡行

牛鬼神出

杨公忌

中央五道诞

四天王巡行

月望 玄坛诞

昊天上帝诞

四天王巡行

准提菩萨诞

中岳大帝诞

后土娘娘诞

三茅降

天地仓开日

子孙娘娘诞

四天王巡行

月晦日

斗降

七殿泰山王诞

人神在阴

苍颉至圣先师诞

四天王巡行

月晦 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夺纪

 

夺纪

减寿

夺纪

 

产恶胎

 

 

 

夺纪

 

 

夺纪

 

 

 

损寿

 

 

减寿

 

夺纪

得病

削禄夺纪

 

减寿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三

初四

 

初六

初七

 

初八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二十

廿三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八殿都市王诞

斗降

万神善化

文殊菩萨诞

雷斋日

南斗北斗西斗同降

杨公忌

释迦牟尼佛诞

万神善化

善恶童子降

九殿平等王诞

四天王巡行

纯阳祖师诞

四天王巡行

月望  钟离祖师诞

四天王巡行

天地仓开日

十殿转轮王诞

天地仓开日

紫微大帝诞

眼光圣母诞

四天王巡行

月晦

斗降

人神在阴

四天王巡行

月晦 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夺纪

夺纪

失喑夭胎

 

减寿

减寿

 

夺纪

失喑夭胎

血死

 

 

减寿

 

夺纪

 

损寿

夺纪

 

减寿

 

 

减寿

夺纪

得病

 

减寿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三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廿二

廿三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南极长生大帝诞

斗降

地腊

五帝校定人官爵

九毒日

杨公忌

九毒日

雷斋日

九毒日

南方五道诞

四天王巡行

天仓开日

天下都城隍诞

炳灵公诞

关圣降神

四天王巡行

夜子时为天地交泰

月望

九毒日

四天王巡行

九毒日

天地无气造化万物之辰

九毒日

张天师诞

孝娥神诞

四天王巡行

九毒日

月晦日

九毒日

九毒日

斗降

人神在阴

四天王巡行

月晦 司命奏事

四天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夺纪

夺纪

 

削禄夺纪

夭亡奇祸不测

 

夭亡奇祸不测

 

夭亡奇祸不测

 

 

损寿

 

 

削禄夺纪

 

三年内夫妇俱亡

 

夭亡奇祸不测

 

 

三年内夫妇俱亡

夭亡奇祸不测

 

夺纪

 

夭亡奇祸不测

 

夭亡奇祸不测

夭亡奇祸不测

 

得病

 

减寿

※此月宜全戒为是

 

戒  期

戒          由

犯 者 报 应

 

 

 

 

 

初一

初三

 

初四

初六

 

初八

初十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九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斗降

杨公忌

南赡部洲转大法轮

天仓开日

雷斋日

四天王巡行

金粟如来诞

井泉龙王诞

四天王巡行

月望

四天王巡行

观音大士涅槃

南方火神诞

四天王巡行

雷祖诞

关帝诞

月晦日

斗降

人神在阴

四天王巡行

月晦

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夺纪

夺纪

 

损寿

 

损寿

 

 

 

 

夺纪

 

夺纪

遭回禄(遭火灾)

 

削禄夺纪

减寿

夺纪

得病

 

 

减寿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三

初五

 

初六

初七

 

 

初八

初十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八

十九

廿二

廿三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杨公忌

斗降

中会日

一作初七

雷斋日

道德腊

五帝校生人善恶

魁星诞

四天王巡行

阴毒日大忌

长真谭真人诞

大势至菩萨诞

三元降

四天王巡行

月望 三元降

地官校籍

四天王巡行

三元降

西王母诞

太岁诞

增福财神诞

四天王巡行

月晦

斗降

人神在阴

杨公忌

四天王巡行

地藏菩萨诞

月晦  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夺纪

夺纪

损寿

 

减寿

 

 

削禄夺纪

 

 

 

减寿

减寿

 

 

夺纪

 

减寿

夺纪

夺纪

削禄夺纪

 

减寿

夺纪

得病

 

 

夺纪

减寿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三

 

初五

初六

初八

初十

十二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八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许真君诞

斗降 北斗诞

司命灶君诞

雷声大帝诞

雷斋

四天王巡行

北斗大帝诞

四方五道诞

四天王巡行

月望

大阴朝元(宜焚香守夜)

四天王巡行

天曹掠刷真君降

天人兴福之辰

(宜斋戒 存想吉事)

四天王巡行

汉桓候张显王诞

灶君夫人诞

月晦日

斗降

至圣先师孔子诞

杨公忌

人神在阴

四天会事

四天王巡行

月晦  司命奏事

诸神考校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夺纪

 

削禄夺纪

遭回禄

夺纪

减寿

 

 

 

 

 

暴亡

 

贫夭

 

 

 

 

 

减寿

 

削禄夺纪

 

得病

 

 

减寿

夺算(一百天为一算)

 

戒 期

戒          由

犯 者 报 应

 

 

 

 

 

初一

 

 

初三

初八

初九

 

 

初十

十一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七

十九

 

廿三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南斗诞

自初一至初九北斗九星降

(此九日俱宜斋戒)

五瘟神诞

四天王巡行

斗母诞

丰都大帝诞

玄天上帝飞升

斗母降

宜戒

孟婆尊神诞

四天王巡行

月望

四天王巡行

金龙四大王诞

日宫月宫会合

观世音菩萨诞

四天王巡行

月晦日

杨公忌

斗降

人神在阴

四天王巡行

药师琉璃光佛诞

月晦日 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削禄夺纪

夺纪

 

 

 

削禄夺纪

 

 

夺纪

 

 

 

夺纪

 

水厄

 

减寿

 

减寿

 

夺纪

得病

 

危疾

减寿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三

初五

 

初六

初八

 

初十

十一

十四

 

十五

 

 

十六

廿三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民岁腊

四天王降

斗降 三茅诞

下会日

达摩祖师诞

天曹考察

佛涅槃日大忌色欲

四天王巡行

四天王降

宜戒

三元降

四天王巡行

月望 三元降

下元水府校籍

四天王巡行

三元降

杨公忌

四天王巡行

月晦日

斗降

北极紫微大帝降

人神在阴

四天王巡行

月晦 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夺纪

一年内死

夺纪

损寿

 

夺纪

 

 

一年内死

 

减寿

 

 

夺纪

 

减寿

 

 

减寿

夺纪

 

得病

 

减寿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三

初四

初六

初八

十一

 

十四

十五

 

 

 

十七

十九

廿一

廿三

 

廿五

 

廿六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斗降

至圣先师孔子诞

西岳大帝诞

四天王巡行

天仓开日

太乙救苦天尊诞

四天王巡行

月望

四天王巡行

上半夜犯

下半夜犯

阿弥陀佛诞

太阳日宫诞

杨公忌

张仙诞

四天王巡行

掠刷大夫降

月晦日

北方五道诞

斗降

人神在阴

四天王巡行

月晦 司命奏事

四天王巡行

(月小即戒廿九)

 

 

 

夺纪

夺纪

削禄夺纪

 

 

 

夺纪

 

 

 

男死

女死

 

奇祸

 

绝嗣(无子孙接代)

 

大凶

 

 

夺纪

得病

 

减寿

 

 

戒 期

戒        由

犯者报应

 

 

 

 

 

初一

初三

初六

 

初七

初八

 

 

 

十二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九

二十

廿一

廿三

 

廿四

廿五

廿七

廿八

廿九

 

三十

月朔

斗降

天仓开日

雷斋日

掠刷大夫降

王侯腊

释迦如来成佛之辰

四天王巡行

初旬内戊日

太素三元君朝真

四天王巡行

月望

四天王巡行

南岳大帝诞

杨公忌

天地交道

天猷上帝诞

五岳神降

四天王巡行

司命朝天奏人善恶

三清玉帝同降考察善恶

斗降

人神在阴

华严菩萨诞

四天王巡行

诸神下降察访善恶

 

 

夺纪

夺纪

 

减寿

恶疾

夺纪

 

 

 

 

 

夺纪

 

 

 

促寿

 

 

 

大祸

奇祸

夺纪

得病

 

 

男女俱亡

按:以上戒期每年通共二百二十五日。闰月照前。皆系每月中之一定者。

 

 

0二分之月:

春     分

秋     分

雷将发声。

杀气浸盛,阳气日衰。

犯者生子五官四肢不全,父母有灾。

宜从惊蛰节禁起,戒过一月。

宜从白露节禁起,戒过一月。

※此二节之前三后三共七日,犯之必得危疾,尤宜切戒。

 

0二至之月:

夏       至

冬       至

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

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大雪节禁起,戒过一月。

※此二节乃阴阳绝续之交,最宜禁忌。至节之前三后三共七日,犯之必得急疾,尤宜切戒。

 

0冬至:

半夜子时。

犯之皆主在一年内亡。

后庚辛日。第三戌日。

 

 

 

 

○阴错日

正月庚戌日

四月丁未日

七月甲辰日

十月癸丑日

二月辛酉日

五月丙午日

八月乙卯日

十一月壬子日

三月庚申日

六月丁巳日

九月甲寅日

十二月癸亥日

此阴不足之日,俱宜戒。

 

 

○阳错日

正月申寅日

四月丁巳日

七月庚申日

十月癸亥日

二月乙卯日

五月丙午日

八月辛酉日

十一月壬子日

三月甲辰日

六月丁未日

九月庚戌日

十二月癸丑日

此阳不足之日,俱宜戒。

按:以上戒期,每年俱宜按照历书,逐月查明抄录,夹在此本,遵照禁戒。

 

 

○三元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犯之减寿五年。

○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离(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天),四绝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二社日(一般在立春后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犯之皆减寿五年。

○社日受胎者,毛发皆白。

○三伏日、弦日(初七、初八叫上弦;二十二、二十三叫下弦)、

晦日(三十日)、每月三辛日,犯之皆减寿一年。

○甲子日、庚申日、太岁日、拈香持斋供谢佛日,犯之皆减寿一年。

○祖先亡忌日、父母诞日、忌日,犯之皆减寿一年。

○己身夫妇本命诞日,犯之皆减寿。

○丙丁日、天地仓开日,犯之皆得病。

○毁败日:大月十八日,小月十七日,犯之得病。

○十恶大败日:甲己年、三月戊戌日、七月癸亥日、十月丙申日、十一月丁亥日。

○乙庚年:四月壬申日、九月乙巳日。

○丙辛年:三月辛巳日、九月庚辰日、十月甲辰日,此皆大不吉之日,宜戒。

○丁壬年:无忌。

○戊癸年:六月己丑日。

 

 

 

●天忌   切宜禁戒。

酷暑严寒。

犯之得重疾不救。

烈风雷雨、天地晦冥、日月薄、虹现地动。

犯之产怪物身死。

白昼、星月之下,灯火之前

犯之皆减寿。

●地忌   切宜禁戒。

庙宇寺观堂之内。

犯之大减禄寿。

井、灶、厕所之侧。荒园坟墓尸柩之旁。

犯之恶神降胎,并产怪物身死。

●人忌   切宜禁戒。

郁怒

大怒伤肝。犯之必病

远行

行房后百里者病,百里后行房者死。

醉饱

醉饱行房,五脏反覆。

空腹

犯之伤元神。

病后

犯之变症复发。

胎前

犯之伤胎。故凡有孕后,即宜分床绝欲,一则恪遵胎训,一则无坠胎流产之患,及小儿胎毒恶疮、凶险麻疹、痘、游风惊痫、牙疳等病;二则所生之儿,男必端严方正,女必贞静幽娴,长大后自然不犯淫佚(音逸,放荡意)。

产后

十余日内犯之妇必死。百日内犯之妇必病。

天癸来时

犯之男女俱病。

竹席

竹性寒凉,犯之易感寒气。

薄衾

犯之寒气入骨。

窗隙有风宜避,夜深就枕宜戒。

交合才毕,婴儿在旁啼哭,勿即与乳。

交罢勿即挥扇,及饮冷茶水,以若过受凉,或至即死。

一夜勿两度。

勿服春方邪药。

勿蓄缩不泄。

生病

生疮

出痘

非十分复原,万不可犯,犯则多半必死。

目疾

未愈或始愈,犯之必瞎。

虚劳症

虽养好强健,犹须断欲一年,若以为复原而犯,多半必死。

伤损筋骨

好后犹须戒一百七八十日,若未过百日。犯之必死,纵过亦必致残废。

过辛苦

过操心

过  热

过惊恐

过忧愁

皆不可犯,犯之轻则痼疾,重则即死亡。

 

按以上逐月戒期,及天忌人忌等日期外,每个月还有六七天毫无犯忌的日子。如果懂得保身的人,每个月最多三四次,所以疾病不侵,精神强盛固守,而寡欲的人一定多生男孩,后代的身体也一定强壮。而一般刚结婚的年轻人,往往纵欲伤身,不知节制,导致身衰寿短,夫妇不能白头偕老,深可悲叹!与其如此,何不谨守戒期,保身立命,使将来有白头到老、举案齐眉的快乐,以及儿孙满堂的欢庆。

 

 

人生的享受,用哲学方法去透视,本来皆是苦的,若能防避着苦不来临,就算是康乐了。人的身心,若能常得康乐,自能祛病延寿,再能得到地位、名誉,资财,平平安安的过度几十年,这便是幸福了。

细看得到这样幸福的,世上能有几人?要追问为什么得到这几件事,还这样犯难?大多数是受了淫欲的害。好淫的人,多病,容易衰老,不能长寿,这是显然得到的苦,因此丧失了地位,败坏了名誉,耗散了资财,这是无形招到的苦。更影响到家庭不和,妻子离散,社会唾骂,怨仇深结,为人走到这等地步,还有什么生趣可言。

再说到因果上,更觉得可怕了,佛典上说,造淫业的人,他得到的报应,是妻女不贞,断子绝孙,死后要去变畜生入地狱,百年万劫,不易转身。所以佛教制戒,出家弟子第一就是淫戒,世俗公论也说万恶淫为首,只是淫欲这件事,真是大祸根,它是多生习气积成的,不学自会,出世的圣人,世间的圣人,及那些明道的贤达,早就看出他的本原,有的主张断除,有的主张节制,有的限定范围,善说恶劝,无非希望人打破迷关,脱离痛苦,得到康乐。

现在潮流变了,从追逐物质享受,渐趋向到放纵淫欲,本来这件事,不学自会,防止甚难的,反而大肆提倡,什么歌曲、跳舞、电影、戏剧,无不是这件事的宣传队,诱惑得一般青年男女,迷乱颠倒,造了多少伤风败俗的丑事,破产的,败家的,吃官司的,自杀的,安静的社会,变成了烧滚的油鼎。谁无家庭,谁无妻女,这样下去,何堪设想?

这本书实在是救时的验方新编,若把他看成老生常谈,那就是人心不

转变,恐怕天心也不悔祸,人类前途,就不忍再说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9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