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三图
《心性图》
图中有太上老君与玄天上帝的对话,长方形的寿字图中有福、禄、寿、禧四神和八仙等12个道教神仙,以寿星为主,每个神仙都有长寿成仙、登仙的故事,代表人们可以选择他们各色各样的修炼登仙的各式方法达到长寿。中心寿字中有还有云天、山水、奇花、异草、古树、怪石、琼台、仙室。两边对联中有人物、金童、王子、仙官、仙翁、动物有龙、虎、仙鹤等配以象征吉祥长寿的祥云、灵芝、莲花、蕉叶、花兰、书简,八宝器物组成的楷书。它们都是道教视自然万物为神的写照,表征长寿也离不开美好的自然环境。全图包括对联、28个道教神仙等隐藏着十分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图中对话,实际上是对全图的最好诠释。
玄天上帝拱而问之:“道舍何也?”
太上曰:“心即舍,而性即道,清静斋戒为之城。六根即六部宰辅,六尘即六贼强梁,六识即六门出入,五欲即五道井坑,见、闻、知、觉即住国四相,同佐性土一体的家邦。性道见而心常明,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道真明,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道而行,死而不怨,如此刑政能以坚固身心。六门谨慎,六贼不起,内则六尘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土太平。若性道不明,爱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尘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则六贼乱起,入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共为一致性土,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道者也。”
这段对话的中心意思是:玄天上帝求道而问:人修道的归宿在哪里呢?太上老君回答:人的心是道归宿,人的天性是道的反应。那么,在修道中如何处置呢?只有清净无为,谨守天性,你才能发现心道合一。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所以,清静斋戒是修道、修身的最高法则。图中楹联“半帘月影三杯酒,满院花香一局棋”,则阐明了炼性修真的功理、途径与方法。
《修真图》
《修真图》是儒释道三大流宗公认的一张修真用的完整蓝图,是传统气功修持的教学大纲。图中记录了从百日筑基开始,到修真的最高层为止,甚至包括道家的羽化飞升,佛家的如来大定,光化虹解,儒家的浩然正气,均未离开这张图。
修真是指内修心性,外修身命。借用本图修真,有其独特的用处:正如张果老祖师所言:“修真图中有妙诀”。以此妙诀,可以用来引渡后来之修者。
修真图的主架,乃一身有关修真的透视图,图的右上角有整体之简述,人身关窍穴位数百,修真图显示了重要关窍的名称与不同的别称及其在人体相对的位置,实有“一矢中的”之效果。譬如道祖之十四字真言:“玉炉烧炼延年,正道行修益寿丹”,当中所指之 “玉炉”,究竟在那里?欲明所指,只须图中寻。
图中文字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排右部文字:
人之一身,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也。尾闾在脊椎之尽头处,关可通内肾之窍。从此关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名黄河,乃阳升之路。至两肾对处,为夹脊。又上至脑,颈椎顶端与颅骨相接处,为玉枕。此三关也。前有三田:泥丸、土釜、玉池是也。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关一窍,乃藏神之所。眉心入内,正中之处。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一寸为洞房,再入一寸为泥丸。眉心之下谓之鼻柱,又名雷霆府。金桥下至口中,有两窍通喉,谓之鹊桥。喉是颈骨,乃内外之气所由出入者也。后有软喉谓之咽,乃进饮食通肠胃者。其喉有十二节,号曰重楼。直下肺窍,以至于心。心上有骨,名为鸠尾;心下有穴,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白元居右肺。亦空一寸二分,乃藏炁之鼎。直下,至脐三寸六分,乃脐门也。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月炉。即处任脉,下有九窍,地狱丰都是也,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左明堂,右洞房,亦空一处,方圆一寸二分。此次有二窍通于内肾,肾中有窍通于尾闾。由尾闾通两肾,下以至于膝下三里穴,再下涌泉穴。此人身之相通关也。
第一排左部文字:
天有九宫,地有九州。人之下丹田有九窍,以象地之九州。头有九穴,以按天上九宫。脑骨八片,以应八方。一名弥罗天玉帝宫,又名纯阳天宫。中空一穴,名玄灵(穹)主,又名元神宫。下有舌,舌内有金锁关,与舌相对,又名鹊桥。鼻下人中穴,与金锁关相对,其间有督脉,乃是人之根本,名上九窍,一名性根玉泉,又号华池。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为液。两窍通肾,为气。神室泥丸九窍,乃天皇之宫。中间一穴,形如鸡子,状似蓬台,昆仑是也。释曰须弥山。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九幽日月洞空无”,指出头上有九宫。
《黄庭内景经》云“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又云“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头上有九真,各据一寸之所。图中有云“不灭之道,存思泥丸九真”,并谓“脑有九辨,房有一寸”。图中九真为高真、天真、神真、上真、玄真、仙真、虚真、太真、至真。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云“头中有九宫:两眉间上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宫,却入三寸为丹田宫,却入四寸为流珠宫,却入五寸为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寸为太皇宫。”
第二排右部文字:(描述五脏神(光)之肝神)
肝神,形如青龙,象如悬匏。小(少)近心,左三叶,右四叶,胆附短叶下,神名龙烟,字含明,重四斤四两。肝为心母,为肾子。肝中有三魂,名曰:爽灵、胎(台)光、幽精,目为之官,左目为甲,右目为乙。男子至六十,肝炁衰,肝叶薄,胆渐减,目即昏。在形为筋,肝脉合于(木),魂之脏也。于液为泪,肾邪入肝,故多泪。胆为肝之腑,胆与肝合也。《黄庭经》云:“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精,百疴所钟存无英,用同七日自充盈。”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肝主筋,其色青,五行为东方青龙。肝出窍于目,天干为阳甲与阴乙。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丈夫…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第二排左部文字:(描述五脏神(光)之心神)
心神,形如朱雀,象如倒悬莲蕊,能变水为血也。神名丹元,字守灵,重十二两,对鸠尾下一寸,色如缟映绛,中有七孔三毛。上智之人,心孔通明。中智之人,五孔心穴通炁。下智无孔,炁明不通。心为肝子,为脾母,舌为之宫阙。窍通耳,左耳为丙,右耳为丁。液为汗,肾邪入心则汗溢,其味甘,小肠为之腑,与心合。《黄庭经》曰:“心部之宫莲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童子即心神也,心下为绛宫。《黄庭内景经》云:“心神丹元字守灵。”心属火,红色,五行为南方朱雀,藏神、主血脉。
注解:
上丹田(眉心入3寸泥丸)→中丹田(土釜下黄庭穴)→下丹田(气海下1寸3分玉池)心、鸠尾(绛宫)←--3寸6分-→土釜(黄庭1寸2分直径)←--3寸6分--→脐中、气海(玉池)…心肾之间总共8寸4分
绛宫,中穴实我性也,一名离卦,一名午时,又号南宫,受炼神室之所,又名姹女,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在方为南,上所有掩骨覆之,医家名为鸠尾。退此后九天思虑之神,又云“龙从火里出”是也。
《内景图》有“碧眼胡僧手托天”。
第三排右部文字:(描述五脏神(光)之胆神)
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附肝短叶下。胆者,敢也。胆大者,必不惊。神名龙耀,字威明。形如龟蛇混形,其象如悬袋。重三两三铢。为肝之腑。若据,胆当不在五脏之数,应归于六腑,因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又不可同于六腑,故别立胆脏,合于膀胱,亦主毛发。《黄庭经》曰:“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瞳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胆神龙曜字威明。”胆乃阳木,应东方青龙之位,故名龙曜。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以其中正不偏,故字威明。
第三排左部文字:(描述五脏神(光)之肺神)
肺神,形如白虎,象如悬磬,居五脏之上,对胞若覆盖,故为华盖。神名皓华,字虚成,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总计八叶。肺为脾子,为肾母。内藏七魄,如婴儿,名曰:尸狗、伏尸(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乃七名也。鼻为之官,左为庚,右为辛。在气为咳。在液为涕。在形为皮毛也。上通炁至脑,下通炁至脾中,是以诸炁属肺,肺为呼吸之根,《黄庭》云“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肺神皓华字虚成。”肺是五脏六腑之华盖,其功能是主调一身之气,其体虚而能纳气,故字虚成;其色白,故名皓华。
“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若感身体有呼吸不畅的问题,即快快存思白色的肺神,调和六气。
第四排右部文字:(描述五脏神(光)之肾神)
肾属北方水,于卦属坎,形似玄鹿、两头,名玄冥,字育婴,象如卵石子,生对附腰脊,重三斤一两,主分水气,灌注一身,如树之有根。左曰肾,右曰命门。生炁之府,死炁之庐,如守之则存,用之则竭。为肝母,为肺子,耳为之官。天之生我,流气而变,谓之精。精气往来,为之神。神者,肾藏其情智。左属壬,右属癸。在辰为子亥。在气为吹。在液为唾。在形为骨。经于上焦,荣于中焦,卫于下焦。《黄庭经》云:“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腑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肾神玄冥字育婴。”肾生水,五行为北方玄武,因玄水深黑莫测,故名玄冥。肾藏精,主生育,故字育婴。
《难经·三十六难》云:“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第四排右部文字:(描述五脏神(光)之脾神)
脾属中央土,旺于四季,为黄帝,神形如凤,象如覆盆,名常在,字魂庭,正掩脐上,横覆于胃,坤之炁,土之精也。居心下三寸,重一斤二两,阔三寸,长一尺。脾为心子,为肺母,外通眉,口为之官。其神多嫉。脾无定形,主土,阴也。故脾为五脏之枢,开窍于口,在形为颊。脾脉出于隐白,乃肉之本意处也。《黄庭经》云:“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
注解:
《黄庭内景经》云:“脾神常在字魂停。”由于脾属土,位于中央,四季无不因土而生旺,故名常在。
督脉:
尾闾关:尾闾关一名九窍,又名九头狮子,又曰如太子射九重铁鼓,阴关固闭,常年不能开,名九重铁鼓。太子,纯阳炁也,能醍醐灌顶,方能穿通,故曰射九重铁鼓,乃上天之径路也。一名地轴神壶,又名朝天岭。一名龙虎穴。一名三叉骨。肾内有金鼎,内外相通,共三路上通夹脊,直透顶门而上泥丸,通一身之骨髓也。
夹脊关:夹脊双关,实神仙升降之径路,是我身脉,即膏肓穴道,曰双关,内辘轳在中。左为太阳,右为太阴。阳升阴呼路,通天柱穴,又名内双林,通外双林,阳关脉伏。此穴薰蒸关窍,下涌泉,上通泥丸,络接绛宫、华池,取水降于华盖、五行之所、下丹田命蒂之内。
注解:
“内景图”亦云:“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根。”参考针灸穴位“膏肓穴”,在第四胸椎下,督脉旁开3寸。
玉枕关:玉枕关,此处一名阳宫玉京山、天柱、太乙穴,大椎骨前寸较处来也。实上天逆行之径路也。内黄龙倒以卷上,冲湘江水,上下通彻。此关紧,阳神守,至必用阳炁,方能冲通,化生真炁,至鹊桥而牛女相会,育胎(事)婴儿。
任脉:
十二重楼:舌下二窍,名玄膺。后名咽,吞下一切饮食。前名喉,十二节,为十二重楼,通达清气者也。
絳宫: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穴也,乃中丹田。左有明堂,右有洞房。无英居左,肝也。白元居右,肺也。中空一寸二分,乃藏气之所,炼气之鼎。直下至脐,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有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有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脐门号曰生门,有七窍,通于外肾,乃精神漏泄之窍,名曰偃月炉,即任脉;下有九窍,即地狱酆都是也。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曰玉池,又曰下丹田,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左明堂,右洞房;亦空一穴,方圆一寸三分。此处有二窍,通于内肾。肾中有窍,通于尾闾。由尾闾通两肾堂以至膝下三里穴,再下至涌泉穴,此人身相通之关窍也。
注解:
绛宫,中穴实我性也,一名离卦,一名午时,又号南宫,受炼神室之所,又名姹女,一名真阴,又名碧眼胡儿。在方为南,上所有掩骨覆之,医家名为鸠尾。退此后九天思虑之神,又云“龙从火里出”是也。
“内景图”有“碧眼胡僧手托天”。
魂室:一名东海青龙。甲方。木液。在卦属震。在方属东。在五行属木。在道为魂。性也。属火神之母。在五脏属肝。在天为日。实我魂室之所也。一曰西山白虎。庚位。金精。在卦属兑。在方属西。在五行属金。在道为魄。情也。属水精之母。在脏腑为肺。在天为月。实我魄室之所也。
脐:脐为生门,太乙神君居之,主人性命,司一身一万二千精也。
两肾:两肾者,两仪也。中间有连环,是我真精。内藏赤白二炁,在母腹中,未有此身,先有此穴,因有此穴,始生此身。左为玄阳,右为牝阴,中穴实我后天之精海,又为真铅。儒名太极。道名水乡铅,乃北方肃杀正气紫河车。顺则生人,逆则成仙。一名漕溪。一名祖宫。通上下二眼,降华池。在舌下窍内出,名玉泉。
注解:
“真铅”,即真炁中之真一之水。《钟吕传道集·论抽添第十一》云:“出于己肾中所藏父母之真气而为铅,真一、正阳所合之药变而为汞。…真铅者自身之真气合而得之也。真铅生真气之中、气中真一之水。”
丹田:此田中炁,左青、右黄、下黑、上白。下丹田,真虎、坎地、(婴)儿处、扶桑冥、气海、水晶宫、牝户。中间一穴,实我真精命蒂。在上一寸三分,实造化之所,天地之根。白头老子青玄之处,实我命造化山川也。真一处,水中金,号金精,实我先天之至精,又云“虎向水中生”、“一阳复初”、“子时”、“海底月”、“人门”、“初生我根基”,此数名。修真之子,不可不知也。
注解:
“内景图”亦云:“白头老子眉垂地”。
“水中金”:坎卦中的一阳。坎象婴儿。《钟吕传道集·论五行第六》云:“肾,水也。水中有金。金本生水,下手时要识水中金。水本嫌土,采药后须得土归水。龙乃肝之象,虎本肺之形。阳龙出于离宫,阴虎生于坎位。五行逆行。气传于母。”
真虎,即肾气中之真液。钟吕称「真一之水」,《钟吕传道集·论龙虎第八》云:“肾水生气,气中有真一之水,名曰阴虎,虎见液相会也。心火生液,液中有正阳之气,名曰阳龙,龙见气相合也。”
“一阳复初”:在年,即冬至一阳生;在日,即子时海底月。阴尽阳生之义。真阳之炁出现,生命之根基有赖于此。
会阴:桃康字合延,名顶莲花,冠朱衣,如真人状;住肾宫,有碧、紫、黄、白、绿、青、赤、苍之炁,乃北方八天所化也。
《内经图》
《内经图》,为道家无名氏(大约有明清间人)所绘制之北宗小周天功法示意图,是道家千古修仙秘宝。《内经图》以峰峦之状描绘,使整个“人形”完全隐入了“山水”之中,隐寓道家性命双修金丹大道的功程次第,揭示天人合一的性命真谛。道教谜辞与图画的结合,更形象地讲述了道教内丹修炼的经旨,为后修炼者提供了方便之径。
《内经图》重在描画人体本身与大自然统一,以及各个脏腑、器官、穴位、骨骸与经络等在自然中的呼应与象征。《内经图》,又称《内景图》,所谓“内景”,即人体内的风景,是古人关于“丹道人体内脏之象征”之意象解剖图。内经与内景,都源于《黄帝内经》之天人呼应,自然与人体是一个整体的中医思想。而《内经图》之命名,即包含着“内丹修炼”之意。
图画的整体轮廓,是一个从远处看上去盘腿端坐的古人侧面。可是,组成这个古人的腿的部分,是一片滔天的海浪;膝盖的地方正好是岸边的礁石;两个牧童正在海边踩水车,而一条由海水和无数山石架起的小径,沿着古人的脊椎一直向上攀缘,直到“脑海”;“脑海”的四周,群峰矗立,一个白眉,白须的老者正在人体前额的地方跏趺而坐;在人体的腰部,一位孤独的农夫在用一头牛耕地;还有一个素雅的女子在腹部纺纱;这个古人的手是合拢的,但手却是由一派悬崖上的柳树林形成;脚踩星斗的童子正从胸口处飞下来;塔是古人的喉咙;日月形成五官;此外,还有无数密集在人体各个角落,分布在山水各个边缘的火焰,亭台,楼阁,云朵,田地,树木,风雨,雷电,瀑布,远方等等,等等……画的四周也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字。这幅画之细节,似乎是画完了大千世界,天地万物。可是,整体看来,那又只是画的一个枯坐的人。
《内经图》上题有几首七律,如: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儿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若问此玄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以上这首诗出自《吕祖全书》,为清初道教徒刘体恕扶乩托名之作。另有关于丹田与气功之关系的:
我家端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花似黄金苞不大,子如玉粒果皆圆。
栽培全藉中宫土,灌溉须凭上谷泉。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还有关于任督二脉的:
众妙之门何处求,机关拨转水逆流。万丈深潭应见底,甘泉涌起满山头。
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根。气必循夹脊上行,此乃炼气的基本方法。气到头顶,头顶上有泥丸宫,为修炼之终极。
《内经图》的各部位分别象征:
①三关:尾闾下关、夹脊中关、玉枕上关合称三关。此三关之位置,发展至钟吕,有不同之描述。《灵宝毕法?肘后飞金晶第五》钟吕认为,天柱为上关,相当于颈椎第三节下;神道为中关,相当于胸椎第五节下;命门为下关,相当于腰椎第二节下。
②十二重楼:即喉软骨。阴阳玄牝车:玄牝,即《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③水火交接地:即气的发生处,周易所谓“水火既济”。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根:气必循夹脊上行,此乃炼气的基本方法。气到头顶,头顶上有泥丸宫,为修炼之终极。
④小周天:全名为阴阳循环一小周天”。练功者闭目静坐,鼻吸清气,使吸入之气下降脐下(丹田),过肛门而沿督脉尾闾(下关)上行,经夹脊(中关)至玉枕(上关),到头顶之百会,入泯丸(上丹田,或以两眉间为上丹田),顺面部至舌与任脉接,至前胸部膻中(中丹田)而下,至下丹田复沿原路循行,即一小周天。上中下三丹田,上中下三关打通后,则任、督脉可循环周流,就能达到增强体力、抵抗疾病、延年益寿甚则不老神仙。
⑤上丹田:为百会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道家所指名称甚多,可以说是各自命名,众说纷纭,不过多指脑而言。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宝至贵。
⑥中丹田: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漿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⑦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⑧尾闾关:为下关,在人体尾骶骨之末节,或指长强穴之所在,为任脉向督脉过渡之处,亦为任脉之阴与督脉之阳交会之所,道家认为此穴“系人生死岸头”,仙家称为生死窟。
⑨夹脊关:即辘轳关,为中关,释意资料很少,仅知为练功阴阳和合上行的第二关,按《金丹大成集》命名为辘轳关,似有提升上行之喻意。
⑩玉京关:为上关,即玉枕,位在枕骨粗隆上缘。《金丹大成集》:“脑后曰玉枕关”。由此上行则可会于泥丸宫,完成任督二脉通,达到任督二脉循环周流,当然也至关重要。
以《修真图》、《内景图》、《心性图》为核心技术和内容的丹道修炼方法,为道士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养生延寿理论、技术、方法体系,以致于“食不求精,衣不求暖”的出家人,个个身强力壮、健康长寿。
三图各有偏重:《修真图》偏重外修身命,《心性图》偏重内修心性,《心经图》着重于内炼得丹,外修养性。三图又紧密关联,合和共生,异曲同工,宗旨相同:内藏秘诀,引导人们健身、康体、炼性、修真、养生、延寿,得享天年。

